期刊简介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国家卫生部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报道我国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大成果和国内外最新进展的国内唯一的生物制品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载生物制品和生物技术产品相关领域,如预防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研究、生产、使用和质控等学术文章。在选择来稿时注重学术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优先报道基金项目及各种基金赞助课题的文章,并适当照顾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本刊可承接国内外与生物制品及生物技术产品有关的设备、试剂广告业务,以刊物所具有的最广泛和最有效的传播能力做好客户的产品宣传。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部门: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550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2-1197/Q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吉林
出版地区 吉林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美国《化学文摘》(CA) 美国《生物学文摘》(BA) 俄罗斯《文摘杂志》(AJ) 荷兰《医学文摘》(EM)收录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004-5503
- 国内刊号:22-1197/Q
- 出版周期:月刊
-
基于结构的HIV-1整合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
目的虚拟筛选基于结构的HIV-1整合酶抑制剂.方法从PDB(ProteinDataBank)下载HIV-1整合酶催化核心结构域与LEDGF/p75整合酶结合结构域(integrasebindingdomain,IBD)的晶体结构(PDBID:2B4J),通过AutoDockTools对结构进行处理;从ZINC数据库下载化合物结构,用PyRx处理和转换成pdbqt格式,建立一个处理后的化合物数据库;......
作者:朱杰华;宋胜玉;谷万港 刊期: 2014- 01
-
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基因突变体的构建及其在大肠埃希菌中的表达
目的将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seudomonasaeruginosaexotoxinA,PEA)基因突变为无毒性的ntPE基因,并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表达.方法利用PrimerPremier5.0软件设计PEA基因引物及PEA基因第553位氨基酸缺失的突变引物,以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P.aeruginosa)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PEA基因,插入pGE......
作者:姚立红;徐一;陈爱珺;郭建强;薄洪;尉玉杰;张智清 刊期: 2014- 01
-
靶向G偶联蛋白受体87基因shRNA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靶向G偶联蛋白受体(Gprotein-coupledreceptor,GPR)87基因的shRNA重组表达质粒,并进行鉴定.方法根据NCBI基因数据库中的GPR87基因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靶向GPR87基因的shRNA,同时设阴性对照GPR87-HK序列,分别与线性化质粒pGenesil-.1连接,构建靶向GPR87基因的shRNA重组表达质粒GPR87-1、GPR87-2、GPR8......
作者:鲁力文;李亚娟;李会;王方;钟梁;冯文莉 刊期: 2014- 01
-
microRNA-125a-5p对巨噬细胞THP-1泡沫化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microRNA-125a-5p(miR-125a-5p)对巨噬细胞THP-1泡沫化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在Lipao2000的介导下,将miR-125a-5p的增强剂(mimics)/抑制剂(inhibition)(终浓度均为50nmol/L)分别转染THP-1细胞24h后,加入终浓度为100mg/L的低密度脂蛋白(oxygen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ox......
作者:张凤香;关宁;李晨光;司忠义 刊期: 2014- 01
-
疏水层析在去除复合干扰素聚集体中的应用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调节蛋白质,临床上主要用于抑制病毒的增殖.重组复合干扰素(consensusinterferon,cIFN)是一种完全由人工设计的重组干扰素,是通过对14种天然亚型IFN序列的扫描,利用重组DNA技术,将这些亚型IFN蛋白质结构中每一位点上常见的氨基酸序列排列成一复合序列,再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表达.......
作者:董敏;刘静;罗亮;解红艳 刊期: 2014- 01
-
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细小脲原体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目的建立淋病奈瑟菌(Neisseriaagonorrhoeae,NG)、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细小脲原体(Ureaplasmaparvum,UP)多重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quantitativePCR,FQ-PCR)检测方法.方法选择NG保守基因porA、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urealytieum,UU)保守基因ure及CT保守......
作者:程鹏飞;唐景峰;程弘夏;刘绪;王业富 刊期: 2014- 01
-
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人凝血因子Ⅷ中枸橼酸离子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人凝血因子Ⅷ中枸橼酸离子的含量.方法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法色谱条件:色谱柱:IonPacAS11-HC离子交换柱(4mm×250mm);流动相:20mmol/L的NaOH溶液,等度洗脱20min,流速:1.0ml/min;抑制器:ASRS4mm阴离子抑制器,抑制电流120mA;检测器:电导检测器,检测池温度30℃,进样量:25μl.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线性范围、检测限的确......
作者:张伟;任连杰;张彤;韩春霞 刊期: 2014- 01
-
5种病毒性脑炎相关RNA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目的建立肠道病毒、乙型脑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肠道病毒、乙型脑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和腮腺炎病毒基因组序列,分别设计肠道病毒5'UTR基因、乙型脑炎病毒E基因、麻疹病毒M基因、风疹病毒E基因和腮腺炎病毒M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RT-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敏感性验证.结果应用5种引物可分别扩增脊髓灰质炎病毒、乙型脑炎病......
作者:孔祥军;申镇维;吴蕊;李宝辉;陈虎;何继红;赵连利;于庆杰;姬春雪 刊期: 2014- 01
-
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寡糖的制备及其对肠道菌群体外生长的影响
目的制备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寡糖,并检测其对肠道菌群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酶降解、酸降解两种方法制备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寡糖,通过葡聚糖凝胶层析法与荧光辅助糖电泳法(fluorophoreassistedcarbohydrateelectrophoresis,FACE)进行分离分析,并观察不同降解条件产物对大肠埃希菌和鼠李糖乳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结果佳酶降解反应条件为料液比1∶45,反应温度50℃,......
作者:杜金;隋玉龙;杨扬;胡静;吴宗翰;宋慧 刊期: 2014- 01
-
离子色谱法测定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高碘酸钠含量
目的建立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中残余高碘酸钠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通过抗坏血酸将高碘酸根还原成碘离子,采用IonPacAS11-HC阴离子交换分析柱(4mm×250mm),上样量25μl,以50mmol/LNaOH淋洗液等度洗脱,流速1.5ml/min,电化学检测器测定还原出的I-,用Chromeleon色谱工作站记录并分析数据.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专属性、准确性、重复性验证,确定该方法的低检出限和......
作者:傅元欣;马庆华;冯潇;雒丽红;魏然;高雪军 刊期: 2014- 01
动态资讯
- 1 马立克病潜伏期L-meq基因对CEF细胞p53 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
- 2 基因重组HIV-1P24抗原的应用分析
- 3 狂犬病病毒抗体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 4 Rh血型系统在安全输血中的意义
- 5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制剂抗巨细胞病毒中和抗体效价的筛查
- 6 插入结核抗原基因的重组痘苗病毒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恒河猴模型的免疫治疗分析
- 7 重组人干扰素-γ的复性方法在不同规模中的应用
- 8 接种疫苗偶合幼儿急疹伴热性惊厥2例报告
- 9 轮状病毒P[2]G3株在人二倍体细胞KMBl7上的适应性
- 10 ClC-2氯通道在大鼠小梁网中的表达
- 11 福氏2a志贺菌O-特异性多糖蛋白结合物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
- 12 EV71抗原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 1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E2蛋白的可溶性表达
- 14 百日咳疫苗现状和发展方向
- 15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D基因重组禽痘病毒的制备、纯化及初步鉴定
- 16 鲑鱼来源的聚脱氧核苷酸分子量分布对其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 17 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冻干保护剂的筛选
- 18 抗人T淋巴细胞CD4人-鼠嵌合抗体的真核表达
- 19 人参皂甙Rh2提高人源肝癌细胞HepG2对桦木酸敏感性的作用机制
- 20 选择素及其配体与白细胞的起始粘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