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国家卫生部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报道我国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大成果和国内外最新进展的国内唯一的生物制品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载生物制品和生物技术产品相关领域,如预防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研究、生产、使用和质控等学术文章。在选择来稿时注重学术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优先报道基金项目及各种基金赞助课题的文章,并适当照顾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本刊可承接国内外与生物制品及生物技术产品有关的设备、试剂广告业务,以刊物所具有的最广泛和最有效的传播能力做好客户的产品宣传。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部门: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550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2-1197/Q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吉林
出版地区 吉林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美国《化学文摘》(CA) 美国《生物学文摘》(BA) 俄罗斯《文摘杂志》(AJ) 荷兰《医学文摘》(EM)收录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004-5503
- 国内刊号:22-1197/Q
- 出版周期:月刊
-
TaqMan MGB探针实时定量PCR检测Vero细胞残余DNA方法的适用性验证及应用
目的对TaqManMGB探针实时定量PCR检测Vero细胞残余DNA的方法进行适用性验证及应用.方法对TaqManMGB探针实时定量PCR检测Vero细胞残余DNA的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度、精密性、准确性验证,并应用该方法检测3批次脊髓灰质炎病毒浓缩液、纯化液和原液中Vero细胞残余DNA含量,计算Vero细胞残余DNA去除率.结果TaqManMGB探针实时定量PCR能够特异性扩增Vero细胞基因......
作者:刘宇;王潇潇;宋冬梅;温智恒;鲁卫卫;陈蕾;李秀玲 刊期: 2014- 11
-
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狂犬病病毒滴度条件的优化及验证
目的对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RV)滴度的条件进行优化及验证.方法考察直接免疫荧光法中细胞不同接种方式(分步接种法、一步接种法)、病毒不同培养温度(34、37℃)及培养时间(6、12、24、48、72、96h)对狂犬病病毒滴度的影响;对优化的方法进行试验间精密性和特异性验证,并与小鼠脑内滴定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选择一步接种法作为直接免疫荧光法的细胞接种方式;34......
作者:王梦舒;郑宇;郭丽姝;陶雷;程晓耕;徐菲 刊期: 2014- 11
-
流感病毒裂解工艺的优化
目的探讨影响流感病毒裂解的因素,优化流感病毒裂解工艺.方法分别在不同裂解时间(TritonX-100裂解1、2、3和4h)、不同终浓度的裂解剂(终浓度为0.5%、0.6%、0.7%和0.8%的TritonX-100)、不同总蛋白浓度(2000、3000和4000μg/ml)及不同的离子强度[终浓度为0.01、0.05、0.1和0.5mol/L的PBS(pH7.2)]下,对流感病毒进行裂解,电镜下观......
作者:张赐强;姚为民;刘旭光;孙悦征;赵丹红;曾亮;刘燕;顾建阳;李晓波 刊期: 2014- 11
-
C群流行性脑膜炎球菌多糖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C群流行性脑膜炎球菌多糖50L罐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为实现对C群流行性脑膜炎球菌多糖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优化及其放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分批发酵的数据,以Logistic方程建立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以Leudedeking-Piret微分方程建立产物合成动力学模型,以底物消耗的物料平衡方程建立底物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并应用Origin软件进行模型拟合,获得3个模型的参数.结果菌体的大比生长......
作者:夏永;王斌;王公孝;李应伟;王智杰;王学林;许蓉华;邓雪莲;熊慧玲 刊期: 2014- 11
-
带状疱疹疫苗生产中2BS细胞细胞工厂培养工艺的建立
目的建立带状疱疹疫苗生产中2BS细胞在细胞工厂中的培养工艺.方法将2BS细胞复苏(28代)后,连续传代至35、36代,再分别按1∶4、1∶2比例传至10层细胞工厂中,采用不同的加液量(200、300、400ml/层)进行培养,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细胞计数.取细胞工厂,按MOI0.008接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制备成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检测疫苗原液及成品的滴度;疫苗成品进行37℃稳定性试验;......
作者:梁雪;刘延威;张宇;石磊;杨晓叶;李生军;沈红杰 刊期: 2014- 11
-
纳豆激酶高产菌株发酵条件的优化
目的以纳豆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对其产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发酵过程中培养方式(振荡和静止培养)、接种量(0、2、4、6、8和10ml)、培养温度(18、25、30、37、45℃)、培养时间(12、24、36、48、60、72h)、初始pH(3.5、4.5、5.5、6.5、7.5、8.5)5个因素对NK酶活力的影响,选择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正......
作者:蔡玉华;胥振国 刊期: 2014- 11
-
人血清中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IgG抗体含量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人血清中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IgG抗体含量的ELISA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筛选适用的酶标板,优化抗原包被浓度,确定ELISA检测过程的关键条件,对建立的EHSA方法的特异性、线性、准确性、精密度、低检测值和稳定性进行验证,并建立实验室质控血清的质控检测范围.结果酶标板的板内CV为9.8%,板间CV为16.4%,符合检测使用要求.免疫血清经多糖吸收后,群特异性......
作者:王欣茹;赵志强;李亚南;刘方蕾;于旭博;孔素娟;范锋锋;林纪胜;叶强 刊期: 2014- 11
-
木聚糖酶热稳定性分子改造的研究进展
木聚糖酶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生物制药、酒的澄清及纸浆漂白等行业.热稳定性对于木聚糖酶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催化结构域的氨基酸组成不同,木聚糖酶主要分为F/10和G/ll两大家族.本文主要就这两大家族木聚糖酶热稳定性分子改造的技术和方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提高木聚糖酶的热稳定性提供参考.......
作者:李同彪;周晨妍;王丹丹 刊期: 2014- 11
-
记忆性T细胞亚类的研究进展
T细胞免疫对于调节抗体的生成及清除受感染的细胞均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记忆性T细胞的特点是在初次免疫反应完成后仍能长期存活,并形成不同的亚类,每一亚类细胞又分为中枢记忆性T细胞和效应记忆性T细胞.这些记忆性T细胞在宿主体内长期存在,当宿主受到再次感染时可提供有效的保护作用.本文结合新研究进展,对主要的记忆性T细胞(如CD8+和CD4+记忆性细胞)类型及其功能作一综述.......
作者:史利军 刊期: 2014- 11
-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病毒样颗粒的制备及其免疫原性
目的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系统表达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A16,CVA16)病毒样颗粒(virus-likeparticle,VLP),通过条件优化,提高VLP的表达量,纯化后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对CVA16结构蛋白基因P1及蛋白酶基因3CD进行密码子优化,插入启动子P10改造为CMV的重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Dual-CMV中,获得重组穿梭质粒p......
作者:陈祥鹏;毛乃颖;张勇;谢正德;许文波 刊期: 2014- 11
动态资讯
- 1 邢台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 2 脑红蛋白在内毒素脑损伤过程中的表达上调
- 3 人肺炎球菌参考血清09CS的制备及其中13个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血清型抗体的IgG含量和调理吞噬滴度
- 4 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的稳定性
- 5 人s△BAFF的高效原核表达及纯化
- 6 CpG ODN、氢氧化铝和大肠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无毒突变体联合佐剂对猪轮状病毒△VP8*亚蛋白免疫效果的影响
- 7 小鼠胰岛素诱导基因1siRNA稳定表达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对细胞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 8 重组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免疫原性检测方法的比较
- 9 微小隐孢子虫gp40基因的克隆与核苷酸序列分析
- 10 2014年供血浆人群及血液制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 11 NDRG2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抑瘤活性研究
- 12 人血白蛋白制品浊度与稳定性的分析
- 13 北京市朝阳区部分社区老年人的肺炎疫苗接种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 14 水飞蓟宾与阿霉素联合作用对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 15 IL-2、15、22基因对CVB3 VP1 DNA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 16 罗格列酮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 17 冷原子吸收法检测硫柳汞含量
-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中间甲酚含量
- 19 靶向人转录因子FOXM1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20 α1-抗胰蛋白酶的制备及其防治急性肺损伤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