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国家卫生部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报道我国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大成果和国内外最新进展的国内唯一的生物制品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载生物制品和生物技术产品相关领域,如预防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研究、生产、使用和质控等学术文章。在选择来稿时注重学术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优先报道基金项目及各种基金赞助课题的文章,并适当照顾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本刊可承接国内外与生物制品及生物技术产品有关的设备、试剂广告业务,以刊物所具有的最广泛和最有效的传播能力做好客户的产品宣传。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部门: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550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2-1197/Q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吉林
出版地区 吉林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美国《化学文摘》(CA) 美国《生物学文摘》(BA) 俄罗斯《文摘杂志》(AJ) 荷兰《医学文摘》(EM)收录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004-5503
- 国内刊号:22-1197/Q
- 出版周期:月刊
-
苏云金芽孢杆菌伴胞晶体产生菌BZ-1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目的从被污染的蝴蝶兰初代培养基中分离筛选苏云金芽孢杆菌伴胞晶体产生菌,并进行鉴定.方法分离自被污染的蝴蝶兰初代培养基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经富集后,筛选伴胞晶体产生菌BZ-1,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定;采用PCR法分析菌株BZ-1的16SrDNA和脂肽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SDS-PAGE分析菌株的伴胞晶体;制备菌株发酵粗提液,提取活性物质,分别置于不同温度(50、60、80、100℃)30min、用不同的蛋白......
作者:孔芳;高勇;朱霁晖;薛正莲;杨超英 刊期: 2014- 09
-
微载体浓度与细胞接种密度对MDCK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载体浓度与犬肾脏上皮(Madin-Darbycaninekidney,MDCK)细胞接种密度之间的关系,及其对MDCK细胞生长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设计了4组不同的单个微载体周围的细胞数范围,分别为0~10、10~20、20~60和60~120个,每组范围分别通过控制微载体浓度或细胞接种密度得到2组不同条件的实验组,即12g/L微载体组和5×104个/mlMDCK细胞组、7g/L微载体组和......
作者:贾涵婧;王逸群;黄锭;罗剑;周琳婷;陈则;刘旭平;谭文松;周燕 刊期: 2014- 09
-
低神经外毒力乙脑病毒M47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目的探究低神经毒力乙脑病毒M47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以期找出其低毒力的分子基础.方法采用RT-PCR法扩增M47株病毒全长基因片段,测定其序列,并与GenBank中19株代表性乙脑病毒株全基因序列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比对分析.结果M47株属于基因Ⅲ型,与GenBank中19株代表性乙脑病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9.4%~99.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1.3%~99.6%;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该毒株......
作者:刘欣玉;俞永新;贾丽丽;李玉华 刊期: 2014- 09
-
牛乳铁蛋白肽在酿酒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及其活性
目的在酿酒酵母中分泌表达牛乳铁蛋白肽(bovinelactoferricin,LfcinB),并检测其活性.方法根据LfcinB的氨基酸序列,按照酿酒酵母密码子偏好性设计LfcinB基因序列,人工合成LfcinB基因,扩增后插入质粒pYES2-α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YES2-α-LfcinB,转化至酿酒酵母INVSc1中,半乳糖诱导表达.采用抗生素微生物效价测定法中的管碟法一剂量法检测表达的Lf......
作者:马利娟;查向东;车媛媛;徐雪姣;吴敌;孔小卫 刊期: 2014- 09
-
绵羊骨髓细胞抗菌肽基因的改造及其在原核生物中的表达
目的通过对绵羊骨髓细胞抗菌肽(sheepmyeloidantibacterialpeptideswith29aminoacids,SMAP-29)的活性片段SMAP-29(1-18)基因的改造,使其以C-端融合蛋白的形式在大肠埃希菌(E.coli)BL21(DE3)中表达.方法根据大肠埃希菌偏爱密码子表,将SMAP-29的活性片段SMAP-29(1-18基因序列进行改造,应用ProtParam分析......
作者:刘科鹏;柴晓虹;韩跃武;姚海燕;张雪燕;徐攀 刊期: 2014- 09
-
4种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目的比较骨髓、骨骼肌、肋软骨膜及软骨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的生长、免疫表型及体外诱导分化能力的差异.方法分别获取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骨骼肌、肋软骨膜细胞及软骨细胞,体外培养观察其生长形态、表型特征及其诱导成骨、成脂的分化能力.结果4种来源的MSCs均从第2代开始转变为梭形,第3代逐渐出现漩涡状排列;骨髓、骨骼肌和软骨膜来源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可传1......
作者:彭鹏;曾庆贵;李敏;姜蓉 刊期: 2014- 09
-
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抗人球蛋白法检测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中抗A、抗B血凝素滴度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抗人球蛋白法检测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IVIG)中抗A、抗B血凝素滴度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抗人球蛋白法检测34批IVIG样品以及1批IVIG抗A、抗B血凝素大效价国际标准品(07/310)中的抗A、抗B血凝素滴度,并分析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灵敏度和重复性.结果两种方法检测抗A、抗B血凝素滴度的结果均呈高度......
作者:马秋平;侯继锋 刊期: 2014- 09
-
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猴免疫缺陷病毒基因治疗产品中盐酸组氨酸含量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phase-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RP-HPLC)测定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immunodeficiencyvirus,SIV)基因治疗产品中盐酸组氨酸含量的方法.方法以正亮氨酸为内标,异硫氰酸苯酯(phenylisothiocyanate,PITC)为柱前衍生化试剂,采用ZORBAXEcli......
作者:秦玺;李响;杨琦;于雷;付志浩;李永红;饶春明 刊期: 2014- 09
-
流感病毒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目的建立检测流感病毒中和抗体效价的微量病毒中和法(microneutralizationtests,MNT),并进行验证.方法建立改进的微孔板病毒中和法,并对该方法的关键影响因素(不同代次MDCK细胞和细胞培养板边缘效应)以及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性进行验证;采用改进的微孔板病毒中和法和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inhibition,HI)试验分别检测甲型H1N1流感疫苗免疫的血清样本......
作者:赵慧;江征;李娟;刘书珍;邵铭;徐康维;李长贵 刊期: 2014- 09
-
《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半定量试验判断模式的分析
目的分析《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半定量试验判断模式的合理性,为其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析407批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凝胶半定量试验结果,评价《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半定量试验判断模式.结果407批样品的内毒素检验结果中,符合规定404批(99.26%),不符合规定1批(0.25%),共有2批次出现无法判断情况,占0.49%.结......
作者:蔡彤;裴宇盛;高华;张国来 刊期: 2014- 09
动态资讯
- 1 Hedgehog信号通路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体外血管形成的调控
- 2 贵阳市云岩区适龄儿童常规疫苗接种率及免疫效果评价
- 3 云芝糖肽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的作用
- 4 森林脑炎灭活疫苗大规模人群接种的接种反应及免疫效果观察
- 5 生产用流感病毒H3N2型疫苗株血凝素蛋白HA1的基因分析
- 6 重组干扰素α1b的抗病毒活性及其临床作用
- 7 接种麻疹疫苗引发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
- 8 BRD-Ⅱ风疹病毒疫苗株的连续传代及其基因稳定性
- 9 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鼻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疗效
- 10 锦鲤疱疹病毒保存方法的筛选及比较
- 11 ELISA在梅毒检测中的价值
- 12 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感染性滴度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 13 上海市某大型工厂风疹暴发的调查分析
- 14 BCG-CpG-DNA对重组HBsAg的免疫佐剂作用
- 15 人催乳素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盒的制备及验证
- 16 减毒活疫苗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 17 抗SARS-CoV鸡卵黄免疫球蛋白的制备
- 18 凝血酶原复合物中肝素含量测定的两种方法的比较
- 19 重组人干扰素α2b工程菌的生物学特性检测
- 20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TF-1细胞/MTT比色法的优化及其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