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国家卫生部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报道我国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大成果和国内外最新进展的国内唯一的生物制品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载生物制品和生物技术产品相关领域,如预防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研究、生产、使用和质控等学术文章。在选择来稿时注重学术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优先报道基金项目及各种基金赞助课题的文章,并适当照顾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本刊可承接国内外与生物制品及生物技术产品有关的设备、试剂广告业务,以刊物所具有的最广泛和最有效的传播能力做好客户的产品宣传。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部门: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550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2-1197/Q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吉林
出版地区 吉林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美国《化学文摘》(CA) 美国《生物学文摘》(BA) 俄罗斯《文摘杂志》(AJ) 荷兰《医学文摘》(EM)收录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004-5503
- 国内刊号:22-1197/Q
- 出版周期:月刊
-
运用统计学优化A型肉毒毒素的SDS-PAGE染脱色方法
目的运用统计学优化A型肉毒毒素的SDS-PAGE染色和脱色方法,以便生产检定中实现数字化、标准化操作.方法以Photoshop软件对电泳凝胶扫描图采样的背景灰度值、强带灰度值和弱带灰度值作为评价指标,以不同的脱色液为实验因素,按配对设计安排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脱色方法的统计学分析,根据配对设计分析结果,按裂区设计安排第二步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染色和脱色方法的以统计学为主的综合分析评价.结果综合分析......
作者:周易;陆俭;张若晖;李小娟;魏子昊;张雪平 刊期: 2016- 12
-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中游离甲醛含量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目的建立检测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中游离甲醛含量的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并进行验证.方法以2,4二硝基苯肼(DNPH)为衍生剂,采用ZORBAXEclipseXDB-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70%乙睛溶液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360nm,进样量为10μl.对该方法的专属性、线性范围、精密度、准确度进行验证.用建立的方法检测10批吸附......
作者:涂晶;何亮;方舸;周世忠;杨邦玲 刊期: 2016- 12
-
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纯化工艺的建立
目的建立适于生产应用的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recombinanthumanciliaryneurotrophicfactor,rhCNTF)纯化工艺,并对纯化产物进行鉴定.方法将CNTFnewCC22突变体工程菌BL21(DE3)菌体破碎上清经25%饱和度硫酸铵沉淀后,沉淀上清先后经ButylHP疏水层析和QHP阴离子交换层析进行纯化.通过非还原SDS-PAGE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RP-H......
作者:刘君;蔡觅;郑秀玉;张夕燕;王健;张振龙 刊期: 2016- 12
-
小鼠胃组织中幽门螺杆菌SYBR GreenⅡ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目的建立小鼠胃组织中幽门螺杆菌SYBRGreenⅡ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以进一步应用于疫苗免疫效果评价.方法根据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基(ureaseB,UreB)在各菌株中相对保守的特性设计引物,优化其扩增条件,建立幽门螺杆菌SYBRGreenⅡ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方法的专属性、精密性、准确性及检测限进行验证.结果所设计的引物在阳性样本中可特异性地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且小鼠胃......
作者:陈敬;刘钰;汤重发;刘梅影;魏博 刊期: 2016- 12
-
医用胶原修复膜病毒灭活/去除工艺的验证和评价
目的验证和评价医用胶原修复膜制备工艺中过氧化氢溶液、低pH孵放和γ射线辐照灭活/去除病毒的可行性.方法以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larstomatitisvirus,vSV)、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呼肠弧病毒Ⅲ(respiratoryentericorphanvirusⅢ,Reo3)、猪细小病毒(porcineparvovirus,PPV)作为指示病毒,采......
作者:方哲翔;王建华;袁平;张其清 刊期: 2016- 12
-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中猪圆环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目的建立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中猪圆环病毒1型(porcinecircovirus1,PCV1)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PCR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参照GenBank中登录的PCV1(AY193712)及PCV2序列(AY181946)设计引物,以提取的PCV1和PCV2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经PCR扩增726bp的PCV1片段和433bp的PCV2片段,并对PCR反应中的退火温度......
作者:黄敏;吕冰凌;袁良玉;易维维;吴朔华;曲芙莲;潘海龙 刊期: 2016- 12
-
人血清中猪抗人淋巴免疫球蛋白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法的建立及验证
目的建立人血清中猪抗人淋巴免疫球蛋白(anti-humanTlymphocyteporcineimmunoglobulin,ALG)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法,并进行验证.方法以免抗猪IgG包被酶标板,HRP酶标记的鼠抗猪IgG为二抗,建立人血清中ALG含量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法,并对方法中包被浓度及二抗浓度进行优化,同时验证该方法的重复性、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及稳定性.采用优化后的方法对......
作者:刘雄;余健;姚晶;黄梦 刊期: 2016- 12
-
恶性疟原虫合子/动合子表面25蛋白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目的建立恶性疟原虫合子/动合子表面25蛋白(25KDaPlasmodiumfalciparumsexualstageprotein,Pfs25)的ELISA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为基础,建立Pfs25蛋白的ELISA定量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重复性和准确性验证.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不同重组菌株、CHO细胞中,以及经10L发酵罐培养菌株纯化各阶段样品中Pfs25蛋白的表达量.结果建......
作者:李刚;马亚茹;陈俏丽;杨军;陈勇;蒋琳 刊期: 2016- 12
-
无明胶和人血白蛋白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冻干保护剂配方的筛选
目前已有部分冻干疫苗使用无明胶、无人血白蛋白保护剂,如水痘疫苗、甲型肝炎疫苗等,而现行的冻干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仍以明胶和人血白蛋白作为保护剂,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无明胶和人血白蛋白的保护剂配方.本文对3种不同保护剂配方的冻干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质量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欢;黄元元;肖全斌;李强;曹方 刊期: 2016- 12
-
麻腮风水痘联合减毒活疫苗的稳定性观察
目的观察中试阶段制备的麻腮风水痘(measles,mumps,rubellaandvarieella,MMRV)联合减毒活疫苗的稳定性.方法将检定合格的3批中试阶段制备的MMRV联合减毒活疫苗分别置-20℃、2~8℃、室温(25℃)和37℃,定期对其病毒滴度进行检测;在0和18月进行鉴别试验、物理检查、水分检测、无菌检查、异常毒性检查、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检测、抗生素残留量检测.结果-20℃放置18......
作者:张安宁;于立芹;陈晓梅;史晓莉;李瓯;李磊;张建军;付永其 刊期: 2016- 12
动态资讯
- 1 表达重组人可溶性TRAIL的毕氏酵母发酵工艺
- 2 microRNA-125a-5p对巨噬细胞THP-1泡沫化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
- 3 阈值法检测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DNA残留量方法的建立及初步验证
- 4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内皮损伤作用及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OX40L表达的影响
- 5 阴道源乳酸杆菌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制作用
- 6 抗-HCV多表位抗体在检测HCV抗原中的应用
- 7 siRNA-NRP1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 8 头孢菌素C乙酰化酶高通量筛选方法的改进
- 9 埃博拉病毒包膜糖蛋白二级结构及B细胞表位的预测
- 10 HIV抗体国家参考品(胶体金类试剂)的建立及其应用
- 11 鸡胚细胞培养狂犬病病毒工艺的优化
- 12 甲型肝炎病毒病毒样颗粒的制备
- 13 肺炎链球菌表面抗原PsaA-PspA融合蛋白双抗夹心ELISA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 14 吲哚美辛对人羊膜上皮细胞水通道蛋白8表达的影响
- 15 生物制剂中残余DNA的潜在危害性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16 白介素-2佐剂狂犬病疫苗的免疫学效果
- 17 盐析法与低温乙醇法制备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工艺的对比
- 18 重组乙型肝炎痘病毒载体疫苗与DNA疫苗免疫原性比较
- 19 鲑鱼来源的聚脱氧核苷酸分子量分布对其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 20 H5N1大流行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