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国家卫生部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为报道我国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大成果和国内外最新进展的国内唯一的生物制品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主要刊载生物制品和生物技术产品相关领域,如预防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研究、生产、使用和质控等学术文章。在选择来稿时注重学术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优先报道基金项目及各种基金赞助课题的文章,并适当照顾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本刊可承接国内外与生物制品及生物技术产品有关的设备、试剂广告业务,以刊物所具有的最广泛和最有效的传播能力做好客户的产品宣传。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部门: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550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2-1197/Q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吉林
出版地区 吉林
订购价格 280.00
杂志荣誉 美国《化学文摘》(CA) 美国《生物学文摘》(BA) 俄罗斯《文摘杂志》(AJ) 荷兰《医学文摘》(EM)收录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1004-5503
- 国内刊号:22-1197/Q
- 出版周期:月刊
-
RECK基因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RECK(reversion-inducingcysteine-richproteinwithkazalmotifs)基因mRNA3'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region,3'UTR)全长及两个截短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以进一步研究microRNA对RECK基因的调控.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RECK基因mRNA的3'UTR全长及两......
作者:伊丽娜;刘睿;张烜;昌妍希;孙鹏 刊期: 2018- 03
-
人脐带华通氏胶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向肌源性细胞分化的能力
目的探讨人脐带华通氏胶间充质干细胞(humanumbilicalcordWharton'sJellymesenchymalstemcells,hUC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向肌源性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收集健康足月产胎儿脐带组织,采用酶消化法从华通氏胶中分离hUCMSCs,选取第3代对数生长期细胞,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分子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干细胞标记物及其体外向肌源......
作者:王全全;荆小马;郝延磊 刊期: 2018- 03
-
凝血酶原复合物中肝素含量测定的两种方法的比较
目的对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complexconcentrate,PCC)中肝素含量测定的发色底物法和经典的硫酸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凝固法进行比较.方法对本公司制备的8批PCC实验样品,分别采用发色底物法和凝固法测定肝素含量,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和测定重复性.结果凝固法、发色底物法重复性均良好,凝固法检测有20%的误差,发色底物法CV在3.5%~9.2%之间;两种方法样品检测值的......
作者:易佳炜;曹勤立;丁杨;虞佳林 刊期: 2018- 03
-
HPLC-荧光法测定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中聚山梨醇酯20的含量
目的采用HPLC-荧光法测定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中聚山梨醇酯20的含量.方法对HPLC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后,检测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中聚山梨醇酯20含量,并进行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准确度、精密度、检测限、耐用性验证.用建立的方法检测3批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中聚山梨醇酯20的含量.结果该方法专属性良好;聚山梨醇酯20浓度在0.20~0.6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不同浓度的聚山梨醇酯2......
作者:赵威;郭圣荣;黄馨 刊期: 2018- 03
-
PCR荧光探针法在检测分泌物沙眼衣原体、淋球菌及解脲支原体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PCR荧光探针法用于检测分泌物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淋球菌(Neisseriagonorrhoeae,NG)、解脲支原体(U℃aplasmaurealyticum,UU)的适用性.方法热裂解法提取CT、NG、UU分泌物样本中病原微生物DNA,以其作为模板,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样本中CT、NG、UU的阳性率.同时采用乳胶法检测相应样本中CT的阳性率......
作者:王勤婉;钟琦 刊期: 2018- 03
-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重组人源化IgG2抗体的纯度
目的建立利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重组人源化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G,IgG)纯度的方法,并进行优化和验证.方法采用单因素法,对稀释液、碘乙酰胺浓度(非还原条件)、加热方式、进样电压、进样时间、分离电压、样品盘和卡盒温度进行多水平优化,并利用优化的方法测定IgG2的纯度.以峰面积对样品加样量进行线性回归,确定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并对该方法进行精密度、准确度及溶液稳定性验证.结果佳电泳条......
作者:黄碧君;黄艳;胡红琴;郭占云 刊期: 2018- 03
-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单克隆抗体抗原结合活性间接ELISA测定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convertasesubtilisin/kexintype9,PCSK9)单克隆抗体抗原结合活性的间接ELISA测定方法.方法利用链酶亲和素-生物素系统捕获包被PCSK9蛋白,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PCSK9单抗参比品和供试品,通过拟合四参数方程Y=(A-D)/[1+(X/C)B]+D,得出两者的半数有效浓度(concentrationfo......
作者:杜向瑞;韩月然;陈妍;高扬;李剑;程绍辉 刊期: 2018- 03
-
氯仿抽提纯化CA16病毒优条件的筛选
目的筛选氯仿抽提纯化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kievirusA16,CA16)的优条件.方法根据《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的相关要求,选择病毒感染性滴度、残余蛋白、残余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albumin,BSA)、残余卡那霉素及残余氯仿含量等指标,分析氯仿抽提的不同条件及超滤浓缩对纯化产物质量指标的影响.将CA16浓缩病毒液与氯仿按不同体积比进行一抽多洗纯化,分析不同比......
作者:张也;李华;杨婷;岳磊;谢天宏;龙润乡;罗芳宇;杨蓉;何鑫;谢忠平 刊期: 2018- 03
-
差示扫描量热法在抗体偶联药物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ry,DSC)对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conjugate,ADC)进行热稳定性考察,分析ADC药物在偶联前后的热稳定性变化及在不同溶液条件下的热稳定性差异,为制剂处方的筛选提供参考.方法通过DSC热稳定性、小分子脱落比率、SEC-HPLC纯度、与抗原结合活性等指标对曲妥珠(Trastuzumab)抗体......
作者:谭小钉;章燕珍;杜翊 刊期: 2018- 03
-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载体的研究进展
海藻酸钠(sodiumalginate,SA)是从褐藻类中提取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可生物降解的聚阴离子电解质;壳聚糖(chitosan,CS)是一种天然的、含有氨基的亲水性多糖,是一种聚阳离子电解质.SA/CS微载体是一种天然的高分子材料,具有无毒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且能够与生物大分子药物结合,使其所载药物可缓慢且稳定地释放,从而实现药物的靶向作用,因此SA/CS微载体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
作者:徐一驰;赵楚翘 刊期: 2018- 03
动态资讯
- 1 人乳腺癌抗雌激素药物耐药蛋白1基因si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 2 扩展蛋白在纤维素降解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3 Hp尿素酶B亚单位减毒鼠伤寒菌重组疫苗的制备和生物效应研究
- 4 重组腺病毒Ad5-hSH2-EGFP及其突变体的构建与鉴定
- 5 抗CD25人鼠嵌合抗体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瞬时表达
- 6 应用环糊精代替血清培养幽门螺杆菌
- 7 基于人工多表位抗原的恶性疟疾抗血清筛查方法的建立
- 8 紫菜多糖对肠道病毒71型乳鼠模型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免疫干预作用
- 9 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在不同细胞中的复制动力学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 10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SA_(14-14-2))病毒原液及成品疫苗的稳定性观察
- 1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 12 人二倍体细胞(2BS株)细胞库的建立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 13 GST-AEP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和鉴定
- 14 基于微RNAs的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
- 15 硫酸软骨素B佐剂对甲型肝炎病毒疫苗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
- 16 国产与进口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小鼠早期细胞免疫应答的比较
- 17 多拷贝重组HBsAg质粒的构建及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 18 5-Fu对人结肠癌细胞凋亡过程中DNA损伤修复基因表达的影响
- 19 生产场地变更后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的抗原特性
- 20 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透皮吸收实验